张小龙曾在饭否说了什么

对1个人说,会有一个人听。对0个人说,会有很多人抢着听。对全世界说,没有人听

之前在知乎上,我看到《张小龙2359条饭否日记(全文)》(第1000条-第2000条)这篇文章。今天中午,我抽时间看了看,并对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做自己的人又分两种,一种不断打破自己,一种沉溺于自己
评论:目前,我属于后者吧

公布自己#微信#号的人都是男的。
评论:公布自己照片的都是女的

如果认为自己可以代表用户,那一定是犯傻。如果认为自己不可以代表用户,那一定也是犯傻。
评论:清楚自己在世界里的位置很重要

网站的发展趋势是,内容有标题的都不行了,没有标题的才兴起,如twitter,facebook。我现在好奇的是,quora的是有标题,还是没标题?
评论:标题是为长内容服务的,互联网要的就是短平快。但逆势会成为潮流吗?还是小众的狂欢?

人会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
评论:人的生存本能是害怕孤独,所以把注意力都放在抖音上?

他混淆了短信和QQ。其实是有区别的,kik的本质是一个“联系方式”,任何人可以通过这个id找到我。而IM的本质是好友圈,是要加好友的。kik和短信类似,但是和IM很不同
评论:社区的本质是什么呢?

你是名人,所以能被找到,这反应了id的效用。但确实很难一个人只有一套关系链,手机通讯录和QQ好友,就有很多不重合的。kik类的好处是,没有强关系链,只有通讯录,通讯录可以收录任何人,这样的潜力反而超过强关系的IM。就像我们手机通讯录,熟的不熟的都可以放在里面,不需要整理
评论:微信成了通讯录,所以好友不需要清理?不是所有人的通讯录吧,好友还是需要清理的(虽然人很懒)

是的,现在是缺乏好友,没有人聊。和当初微薄的讨论类似,如果能自发找来三五真正的好友,胜过现成的上百好友,这是一种希望
评论:一个平台能让人自言自语,可能就有吸引用户的魔力

IM是没有前景的,因为破坏了“让人更轻松互连”的定律。IM可能需要尽快将双向关系转换到单向关注体系中
评论:一个平台能让人自言自语,可能就有吸引用户的魔力

过年是小孩子的游戏,成年人的仪式。

腾讯微博注册量过亿。腾讯最不缺的就是注册量了。
评论:虚荣指标

相机没有wifi,不能自动发到微博,太不方便了
评论:然后snap就出现了

问题是用来打发无聊时光的,而不是用来解决的。所以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评论:所以,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对1个人说,会有一个人听。对0个人说,会有很多人抢着听。对全世界说,没有人听。
评论:是吗?真的吗?

突然又觉得评论比回复好了。这真是一个令人神经的神经问题
评论:回复是指点评评论?一个话题的终止在于没有评论,而不是没有回复?

无利不起早
评论:我现在有利也起不了早了

新浪微博有木子美,仓井空。这就是领先于腾讯微博的地
评论:即刻有“面即”和互动,这是领先于飞聊的地

人已经懒到,你不把文章推送到我桌面上,并且打开好了,字体合适,长度合适,有朋友的推荐语,我就不会阅读了。
评论:推荐语很重要呀,我便是懒得写推荐语

在光明处学习,在黑暗处体验。ipad和kindle的区别。
评论:看来我喜欢黑暗

饭否上能看到很多真实的情绪外泄,不像微博都是围观别人的苦难和炫耀。
评论:因为饭否更注重平凡的个体?

在一个平庸的人群里,需要有人独断专行
评论:总要有人发号施令

以后招产品经理,直接给他一个小电器,比如mp3播放器,让他写个产品使用手册,就知道行不行了
评论:比那些产品报告感觉更实用

人跟人的联系,可以简化到Instagram的一个点击,“赞”
评论:懒

用户要树洞啊。给个密码,别人还可以打开树洞,一封一封扒拉出来看。
评论:我知识星球便是如此吧

韩寒把比方打得很简单,王小波把道理讲得很简单,乔布斯把产品做得很简单,他们都是简单犯。
评论:简单但恰当

人一成功,就喜欢将归纳法当作推导出真理的方法
评论:想到《隐形天花板》,

互联网产品,好友是如何来的?必须是用户自己手把手拉来的。任何的批量好友导入,都是收效不大的
评论:微信读书的用户哪里来的?微视视频呢?

先有通讯录还是先有工具?当然是先有工具,用户再去加人上来。手机通讯录是用来打电话的,QQ好友是用来QQ的,并不能直接互换。如此,手机通讯录并不是大宝藏。否则,google依靠android手机早可利用了。可以邀请,但不能直接套用。
评论:社区是一个工具,让人更方便的表达自己。播客也是。

粘性,这个词很有意思,值得做网站的人深思。 2011-06-15 17:38 通过网页 【蛛丝:深思的结果是,“粘性”不是一个好词,好产品要“用了即走”。】
评论:“用完即走”的说法,估计就来自于这吧

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评论:???

think less,live more
评论:别乱想,好好生活

我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忙?谢特!
评论:我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忙?谢特!

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倾向,人都有贬损同类的倾向,人都有希望权威倒台的倾向,往往置真假而不顾。所以即便是行业内的人士,更易于诋毁同行业的人,虽然平时自以为很理性。
评论:我有逃离人群的倾向

最痛恨分组folder什么的了。老外有文件夹,我们只有装袜子的抽屉
评论:所以,微信分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吗?

老一辈企业家,熟悉的是资源整合,全面布局,媒体公关,舆论号召,等等。但是,这些与产品创造无关,并不具优势。
评论:老人会处理人际关系

公司体检,是要让大家知道,工作不是最重要的。
评论:工作不是最重要的

归纳法来推导结论是错误的。所以很多时候,比拼的是谁更能独断专行。不过独断专行也是依赖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思路
评论:所以?

目中无人的意思是,写微博或者饭否消息的时候,要假装自己是没有一个听众的。如果做不到,就是目中有针,就会眼睛疼了。
评论:学会自言自语?

从个体来看,每个人接电话发短信的时间都是随机的。但从统计数据来看,集体非常精确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条固定的行为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每一个时刻参与的人数和次数是确定的,未来也是可以预测的。

周国平说,即使产品是个悲剧,我们也要做得有滋有味。即使用户都是傻逼,我们也要帮他们装得有声有色。
评论:辛苦了~

有人热衷于粉丝数,有人热衷于粉子数,有人热衷于用户数,有人热衷于群众数。别人的V看得见,我的V是隐形的却还是V。凡是欲望,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否打着理想的名号。

有一种玻璃屋,你坐在里面,你能看到外面的人在干什么,别人看不到你在干什么,除非你贴个字条在玻璃上
评论:孤独?

是的。形式就是内容。
评论:形式是环境

如果没有纠结,肠子就直了。肠子直了,人就死了
评论:所以我纠结的时候,我会很感激我还活着

“创造源自愤怒”
评论:不理解

只有独裁者才能自我实现。比如Jobs。
评论:我们会说“自我实现”一词吗?

人分熟人,半熟的人,陌生人。沟通方式有广播,群展示,群聊,单聊。排列组合是满足不到人们的需求的,因为基因的选择策略不是这么机械。重要的是,让人不自觉地掉进圈套,而不是让他建立圈子
评论:在于无意识的进行吧,而不是刻意

现在我看知乎,更多地只看问题,因为那有窥视他人头脑的快感。尽可能不看回答,因为可以避免智商指数被取平均数。
评论:所以,我总在想大家是不是关注写问题的人,关注的太少了

看到一句,“一直认为做产品不只是做事情,所以投入感情。而其实任何事情一旦你投入了感情就变得复杂了。” 要有爱,不要有感情。爱是自由,你会希望它好而心胸宽阔。感情是束缚,你会只想牢牢控制它而扼杀它。最近事件有感。

群体互联时代,靠个人或者中心影响力来做宣传,显得不合失宜
评论:网红经济的崛起,宣告这不是群体互联的时代了

为了证明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在自然环境中才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我做了个实验,用语音记事本记录了今天在路上的十分钟产生的想法,结果发现,路上的思维很活跃。
评论:我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路想-我相信将来会有一种随时随地的微博形态来取代现在的微博。因为人在环境中实时产生的反应才是丰富而有实感的,而坐在电脑前产生的反应,是对电脑里的虚拟思维做二次反应。
评论:为什么你一直坐着想东西,为什么你一直站着?

路想-坐在车上听音乐比坐在屋子里听音乐更有感觉,也是因为,有环境在变化,人会自然对环境产生响应,而不仅仅是对音乐本身。
评论:用国际版微博,让我没有发东西的欲望。而正式版微博,广告太多,让我的欲望也减少了很多

路想-实验完毕。结合语音记事本的随时记录,果然是能产生更多随想。
评论:用的人不是很多吧,最近试试讯飞语记好了。

我桌上有两台笔记本,一个白色,一个黑色。它们的功能一样,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产品,也代表了两个时代。看到它们,我就想起qq和wx。
评论:还表示年代

我以为思维可以突破形式,没想到思维还是一种形式,因为脑细胞和逻辑都是以一种有形式的结构而存在。所以思维也是行为艺术的一种。

思维其实就像小孩子玩乐高积木,用概念搭建结构
评论:《幕后产品》也说到类似的概念,还推荐了《U型理论》这本书

未来,每个明星都是一个app。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堆明星窝在一个微博里。
评论:这个未来还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