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读完了9本书,却没记住一句话 | 八月读书总结

《富爸爸投资指南》、《心智社会》

没想到自己居然看了9本。想想,这9本书里5/6本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看完的。周末时间多,却啃了一些看了一遍仍看不太懂的书。所以,收获并不多。(希望9月,少看几本书)

9本书,具体如下:

《富爸爸投资指南》

这本书基本是7月份看的,刚好8月初看完。这也是我看完的第一本投资书吧。之前看过《投资最重要的事》无奈基础不行放弃了,这本对于我反而刚刚好。总算清楚了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以及富人是如何给安全/舒适/富有进行排序的。

从此,我也算投资入门了。而且,知道了思维与视界的重要性。

《心智社会》

李善友讲得第一性原理,是理解事物的本质。本质就要追溯到认知论,进化论,量子理论这些基础学科所讲述的东西。

李少加老师的【暗智能】社群所推荐的书籍就是关于本质的。这本《心智社会》是一本解释人类思维本质的书。它相比于平克的《心智探奇》,是一本更容易下口的书。

这本书把思维当作一个社会,这个社会是由一些非智能的、不具备思维的微小部件组成的,而人类会以一些非常特别的方式把这些智能体汇聚到社群中而产生真正的智能。

作者以手机如何打电话,电脑如何计算来作为参考,来阐述思维是如何控制人类做出某种反应的。想象一下,人是如何堆木块的——看到/抬手/移动/放下,这些都是思维在短时间内操控人的微小部件去进行的。

这种思考思维的方式是否是正确的,还有待考虑。但它却给了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让我们去理解我们的思维是什么。而这或许就是我学习认识论的第一步吧,虽然这本书我并没有吸收。

《小群效应》

人人都想进入大群,但都是在小群里活跃。

虽然懂了这一个现实,但不代表你真的能够玩转社群运营。很多企业,把自己的用户用社群圈起来,或者利用社群去裂变,有了几千个群/上万个用户,但有效的用户并不多。多而不活跃是常态。

现在社区玩得好的是哪些人?是那些某某明星的粉丝。粉丝们自组织,对粉丝自己分工。像粉丝会/净化组/打投组/各地应援站等。全凭借对某一个人的爱和信仰,自发进行,自发管理,完全不像小群效应里所说的那7种社区分类。书里所说的7种分类更多的是现在社群的普遍现象。大的像超市广场,小的像池塘。

不过,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樊登读书会就是印证这本书价值的最好例子。三近一反原则,让樊登读书会的会员覆盖了全国各地。

但,最好的社群,我依旧要说是像基督教或者三体组织那样的。自发/自组织,创造社群的价值。当然所有前提都是你得让他们找到信仰。

《今日简史》

看过《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本书一上市,就买了。

虽然,这本书远没有上面那两部那么惊艳。但书中所描述当今世界上的各种问题,的确让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反思。

在看这本书之前,你可能只是注重自身,看完之后,你才会知道自己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生存。国家与国家有冲突,人与人有冲突,人类所要面临的问题,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很多。

比起贸易伙伴,人们更关注的其实是敌人。/ 恐怖主义不可怕,因为只有弱小的人才想弄更大的声音,而引起别人注意。可怕的是我们身边因为车祸或者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

《用户体验要素》

用户体验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更舒适,更简单。对于好的东西,只有你失去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好的用户体验就是你插卡的时候只有哪种方式是正确的,按下按钮的时候,它会反馈给你一个已经按下去的信息。

这本书就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做好用户体验的书,一本产品人必须深入理解的书。

《故事》

上个月看完了《故事经济学》,这个月看完了《故事》。故事是写给剧作家的,但对于每一个写作者也是非常有用的。故事如何起承转合,你塑造的人物该如何说话,对事情做出如何反应,以及什么是一个好故事。看完这本书,都会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也是这本书火了20年的原因吧。在《故事经济学》里关于故事那一部分的内容,《故事》都有更为具体的分析。

这本书适合任何人阅读,而且值得反复翻阅。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电话诞生之前的世界是如何的?两地的人们是如何联系的?这本书将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本很轻松的书。看完,你就会发现它像一部电报的纪录片,完整地记录了电报从诞生到繁荣的全过程。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比较平常的网恋,在当时是普遍的现象了。1848年,在不列颠电报的见证下,波士顿的新娘和纽约的新郎主办了婚礼。这样因电报而在一起的情缘,远不止这一起。

而且情侣之间在用电报的时候,因为怕别人知道,还会玩一种文字游戏——只有他们两个人的代指信息,有点像读书时传递的小纸条。这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莫尔斯代码的发展。

《孤独六讲》

想知道孤独是很什么,而读了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讲述的孤独,和我理解的远不一样。

我是从自身出发来看待孤独的——人为什么会孤独,孤独会做什么。但作者把孤独总结为6种:情欲孤独/语言孤独/暴力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

很显然,这本书的内容拓展了我原本的认知。我们普通人所关注的更多是情欲孤独,但能感知的却是以上所说的6种(革命孤独,可能比较少)。当你能把孤独的类型分清楚,或许就能更好了解自己。

语言孤独:语言无法表达,说了又无人倾听。思维孤独:有些人喜欢独处,因为独处能让他更好的思考。

《富爸爸穷爸爸》

《富爸爸投资指南》是在这本书之后写的。所以,我会觉得《富爸爸投资指南》里面所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收获也更多。但这本依旧值得一读。

富人关注什么,税收是在帮助谁,什么样才不是为钱工作,看完这本书,你才知道答案。

【emmmm】

放弃读的书:《衰老的哲学》。一本奥斯维辛幸存者,奥地利哲学家所写的书。语言实在太难懂。可能我对衰老和死亡,感知不够。

另外,今天写完上面的简单总结,才发现书基本都是白看的。能想起来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关于书的思考还是太少。当读书形成某种模式,还是容易跑数量去了,而忽略了思考。

所以,我会放慢脚步来读书。(去年一年才读了40多本,现在已经完成了去年的任务了)周末,依旧会啃一些难以理解的书,而且看完还会继续翻翻。

还有就是输出,自己关于书的输出也太少了,以致连一句话都记不住。所以还是得多在知识星球里打卡呀。